采用塑料制造汽车部件的较大好处是减轻了汽车重量,节省了成本和工序,提高了汽车某些性能,发达国家汽车用塑料平均已**过100kg,汽车报废将带来车用塑料资源再生利用和对环境合理处理问题
随着塑料制品消费量不断增大,废弃塑料也不断增多。另外,我国汽车用塑料年消费量已达40万吨,电子电器及家电配套用塑料年消费量已达100多万吨,这些产品报废后成了废塑料的重要来源之一。据了解,2004年国内废塑料已达约1100万吨。这些废塑料的存放、运输、加工等待被加工的废弃塑料原料应用及后处理若不得当,势必会破坏环境,危害百姓健康。
稀释,同时亦便于贮存、运输和供其他锅炉、工业窑炉燃用代煤。
高炉喷吹废塑料技术也是利用废塑料的高热值,将废塑料作为原料制成适宜粒度喷入高炉,来取代焦炭或煤粉的一项处理废塑料的新方法。国外高炉喷吹废塑料应用表明,废塑料的利用率达80%,排放量为焚烧量的0.1%-1.0%,产生的有害气体少,处理费用较低。高炉喷吹废塑料技术为废塑料的综合利用和治理“白色污染”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也为冶金企业节能增效提供了一种新手段。德国、日本从1995年就已有成功的应用。
发电
垃圾固形燃料发电较早在美国应用,并已有RDF发电站37处,占垃圾发电站的21.6%。日本已经意识到废塑料发电的巨大潜力。日本结合大修已将一些小垃圾焚烧站改为RDF生产站,以便集中后进行连续高效规模发电,使垃圾发电站的蒸汽参数由30012提高到45012左右,发电效率由原来的15%提高到20%-25%。
目前,我国废弃塑料应用的市场价值在1000亿元以上。近年来塑料原料涨价对该市场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废弃塑料价格也大幅上涨,其中较为纯净的聚乙烯、聚丙烯回收料价格较高的达到6000多元/吨(2005年11月),接近未涨前原料的价位。大城市垃圾中除了一次性塑料袋和快餐盒外,现在几乎找不到废塑料制品的影子,说明废塑料的回收程度已经有了明显提高。但目前我国在回收利用技术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国塑料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围绕塑料与环境这一中心展开
可降解回收
分解塑胶能于阳光下分解。亦有于塑料中加入淀粉使其更易于生物分解,但分解仍不完全。甚有人利用基因改造细菌产生完全可生物分解的塑料,但成本还是高昂。德国巴斯夫公司(BASF)研究出一种称为Ecoflex的可生物分解塑料,用于食品包装。以上的可分解塑料由于成本问题,因此鲜有使用。而这种塑料必需曝露于空气的情况下才能分解,因此若被掩埋,仍然会导致固体废物的问题。
标签
为方便塑胶的回收,美国塑胶工业协会(The Society of the Plastics Industry, Inc., USA)提出利用塑料类型来分类的标签系统:“合成树脂识认码”(Resin Identification Code,常译为“塑胶材料编码”或“塑料编码”)。可回收的塑胶容器均会附有一个以三个箭号围绕而成的三角形标签,标签上会表示塑料的类型。
中国国家标准包装回收标志(GB18455-2010)规定,体积/容积**过100毫升的塑料包装制品或塑料容器必须直观标注塑料回收标示:
缩写 名称 用途
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亦常被称为聚酯 常见于宝特瓶。
HDPE 高密度聚乙烯 常见于洗剂容器、牛奶瓶、**级市场胶袋。
PVC 聚氯乙烯 常见于管道、户外家具、雨衣。
LDPE 低密度聚乙烯 常见于牙膏或洗面乳的软管包装。
PP 聚丙烯 常见于瓶盖、吸管、微波炉食物盒。
PS 聚苯乙烯 分为未发泡或已发泡。未发泡即保丽龙, 常见于部分饮品(如益力多)容器;已发泡 泡即俗称的发泡胶,常见于包装用胶粒、一次性保温胶杯、包装冻肉盛器、饭盒。
其他可回收利用的塑料制品 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乳酸(**)、尼龙(Nylon)及玻璃钢(FRP)、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BO**)等。
塑料是家电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表4的比例推算,每年由此产生的可再生塑料至少为15万吨,如果再考虑到报废电子通讯器材的可再生塑料量,该数字约20多万吨。这些再生塑料主要成分是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ABS等,回收再利用价值较大;而一些热固性塑料、发泡聚氨酯、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则相对难以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