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火源的问题主要是通过加强管理来解决,泄漏问题则必须在储罐设计过程中加以预防和控制。
泄漏的暴露在空气中,即构成。泄漏,在储运中发生较为频繁,主要有冒罐跑油,脱水跑油,设备、管线、阀件损坏跑油,以及密封不良造成油气挥发,另外还存在着罐底开焊破裂、浮盘沉底等特大型泄漏事故的可能性。
腐蚀是发生泄漏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外曾发生多起因油罐底部腐蚀造成的漏油事故。对储罐内腐蚀情况初步调查的结果表明[ 1 ],罐底腐蚀情况严重,大多为溃疡状的坑点腐蚀 , 主要发生在焊接热影响区、凹陷及变形处,罐**腐蚀次之,为伴有孔蚀的不均匀全面腐蚀,罐壁腐蚀较轻,为均匀点蚀,主要发生在油水界面,油与空气界面处。相对而言,储罐底部的外腐蚀更为严重,主要发生在边缘板与环梁基础接触的一面。
浮盘沉底事故是浮**油罐生产作业时非常忌讳的严重恶性设备事故之一。该类事故的发生,一方面反映了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严重缺陷,另一方面又将造成大量泄漏,严重影响生产、污染环境并构成火灾隐患。
罐**:罐**有多块扇形板组对焊接而成球冠状,罐**内侧采用扁钢制成加强筋,各个扇形板之间采用搭接焊缝,整个罐**与罐壁板上部的角钢圈(或称锁口)焊接成一体。
浮**式
浮**储罐是由漂浮在介质表面上的浮**和立式圆柱形罐壁所构成。浮**随罐内介质储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升降,浮**外缘与罐壁之间有环形密封装置,罐内介质始终被内浮**直接覆盖,减少介质挥发。
罐底:浮**罐的容积一般都比较大,其底板均采用弓形边缘板。
罐壁:采用直线式罐壁,对接焊缝宜打磨光滑,保证内表面平整。浮**储罐上部为敞口,为增加壁板刚度,应根据所在地区的风载大小,罐壁**部需设置抗风圈梁和加强圈。
2、加热过程不经济。当只需要倒出少量粘稠液体时,也要对整个罐内的粘稠液体全部进行加热,加热的数量是该次使用量的几倍,使大量的蒸汽做了无用功。
3、罐内各部分粘稠液体温度不均衡。靠近加热器的粘稠液体温度较高,远离加热器的粘稠液体温度较低,抽取粘稠液体的温度更低,严重影响了出油的流动性。
4、影响粘稠液体质量。反复对罐内粘稠液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产生大量细小的分解物,对粘稠液体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增加了后期处理的成本。
鉴于传统储罐加热方式的弊端,一种新型局部快速加热器技术产生。
新型局部快速加热器
新型局部快速加热器
新型局部快速加热器
工作原理:
1、将“涡流热膜换热器”沿储罐径向伸入储罐底部,热媒介质(蒸汽)走管程,粘稠液体从壳程内德管间流动,壳体吸油口直接连通罐内介质。
2、在换热器的蒸汽入口设温控阀,通过感温探头对粘稠液体出口的温度的检测来控制换热器的蒸汽入口蒸汽进量,从而确保粘稠液体温度的恒定。
换热器采用高效换热元件——涡流热膜管,保持粘稠液体在管间合理流动,热效率是普通换热器的3-5倍,其强化传热机理是:粘稠液体流体在内外表面流动时设计成紊流流动,产生强烈的震荡和冲刷作用,流动的方向不断改变,是紧贴管壁表面的高温粘稠液体流体不断更换,隔热层变薄以至破坏,金属表面热量传递加快,流体微观涡流加强,使粘稠液体流体内部热扩散强化。不会使贴近管壁表面的流体产生局部高温过热,因此可使粘稠液体既得到适当,充分的加热又无结焦分解的可能。既传热量好,又不会阻力很大。
局部快速加热技术
局部快速加热技术
加热特点:
1、加热速度快,传热效率高,不易结垢。
2、可对粘稠液体定量加热,需要多少加热多少。
3、粘稠液体不会出现局部高温、炭化,保证了粘稠液体质量及加热器传热效率。
4、储罐内出油口温度,保证了倒出粘稠液体流动性。
5、避免了反复对罐内粘稠液体进行加热,保证了粘稠液体色度、降低了粘稠液体处理的成本。